仪舌是什么意思
1.战国辩士张仪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分词解释
仪
拼音:yí
部首:亻
笔划:5
五笔:wyqy
仪字组词
仪
(儀)
yí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礼物:贺仪。谢仪。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姓。
笔画数:5;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434
舌
拼音:shé
部首:舌
笔划:6
五笔:tdd
舌字组词
舌
shé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铃或释中的锤。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笔画数:6;
部首:舌;
笔顺编号:312251
更多组词
一势
夷场
懿濞
壹败涂地
移东换西
亿康
印痕
议罚
易如拾芥
弋人何篡
阴类
由打
嬴土
依依惜别的深情
忧惧
仪尚
夷貉
鶂路
衣衫褴褛
幽州
衣裳盟会
邑客
饔人
澡濯
遗絶
遗寿
彝言
揖揖
亿品
幽鳞
赢储
依然故我
异才
疑论
倚信
义竹
诣人
遗禾
宜家
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