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是什么意思

又称“棕树”。单子叶植物,棕榈科。常绿乔木。树干直立,不分枝。叶大,簇生在茎顶。叶鞘分裂成棕褐色纤维状毛,叫做“棕衣”。棕衣可制绳索、毛刷、地毯、蓑笠、床垫等。树干可作亭柱、栏杆等。叶柄基部棕毛、叶和果实,是传统中药。
分词解释
拼音:zōng 部首:木 笔划:12 五笔:spfi

zōng
〔棕榈〕常绿乔木,茎直立不分枝,叶大,木材可制器具,通称“棕树”。
〔棕毛〕棕榈叶鞘的纤维,简称“棕”,如“棕绳”,“棕绷”,“棕帚”,“棕编”。
〔棕熊〕哺乳动物,体大,毛棕褐色。掌和肉可食,皮可制皮褥,胆可入药。亦称“马熊”、“
罴”;通称“人熊”。

笔画数:12;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44511234


拼音:lǘ 部首:木 笔划:13

(櫚)

〔棕榈〕见“
〔栟(
木名,紫红色,似紫檀,有花纹,性坚硬,可做器具或扇骨。亦称“花榈木”、“花梨木”。棕”。bīng )榈〕见“栟2”。

笔画数:13;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425251251


更多组词